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民族醫(yī)藥
分享到:

瑤醫(yī)學之祛風散邪法

通過祛除停留在肌表、經(jīng)絡、肌肉、關(guān)節(jié)等處的外感風邪而治療疾病的方法;常用于感冒、風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、類風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等病癥?,庒t(yī)在長期的醫(yī)療實踐中,尤善用風藥。有“七十二風”之說。風邪上犯頭面則頭痛,或口眼歪斜;從外侵犯皮毛,則惡風發(fā)熱,或為風疹;入侵手足經(jīng)絡,肌肉筋脈,則手足痹痛,伸屈不利;風邪人侵臟腑,或為泄瀉,或為燥結(jié),或為氣血郁結(jié)等。因此,風藥是臨床上常用的藥物之一。


(一)疏風散邪


應用于風邪上竄頭面所致頭痛目赤腫痛,眉棱骨痛,以及口眼歪斜等病癥,風性輕揚、“傷于風者,上先受之”,故頭面諸疾以風邪所致者最為常見,需用輕清疏散之品。若屬寒者,可用千條風(小毛菱)、狗達耳(細辛)、上山風(高山龍),土防風等溫散風邪藥;屬熱者,可用野菠蘿、慢驚風、路邊菊、蔓荊子等涼散風邪藥。臨證之際,尚需根據(jù)經(jīng)脈循行和氣血盛衰的情況,配用瑤藥引經(jīng)藥。以頭痛為例:頭痛屬上部太陽者,腦后上至巔頂部疼痛,其痛連頸項,可配大小鉆、羌活;屬陽明者,痛在額前,牽連目珠,可配山白芷、刺鴨腳、雞爪風;屬少陽者,痛在頭部兩側(cè),可配上山虎、大麻、路邊青;屬厥陰者,痛在巔頂,可配蒿苯、三叉苦、通城虎等。


(二)發(fā)汗解表


適用于風邪侵犯體表引起的發(fā)熱、惡寒或伴咳嗽、咽痛、頭痛、肢體酸楚表證,風邪很少單獨傷人,往往兼其他病邪,一起侵犯人體,夾寒者為風寒,夾熱者為風熱。其治療瑤醫(yī)取祛風辛散之藥,開毛竅,達腠理,發(fā)其汗,使肌表之邪從汗而解。常選用毛冬青、麻骨風、兩面針、人字草、防風、羌活等發(fā)散風寒藥;外感風熱者,常選用天羅藤、野菠蘿、黑節(jié)風(山薄荷)、過墻風(臭牡丹)、荊芥等疏散風熱藥。


(三)消風止癢


適用于風邪郁滯而出現(xiàn)風疹瘙癢者,癢自風來,故常用麻風草、苦李根、急驚風、荊芥、南蛇刺等,以祛風邪。若兼濕熱相搏者,宜配熊膽木、海桐皮、金線風、杠板歸、炮桐木、苦參、滑石等清熱利濕藥。夾有瘀熱者,當用牡丹皮、白金果欖、藤黃連、馬鞭草、野芥蘭、蒲公英、赤芍等涼血藥。陰血耗傷者,應配九股牛、生地、吊水蓮、何首烏、五指牛奶、盤龍參等補陰養(yǎng)血藥。


(四)竄透開痹


用于久治不愈之痹癥,久痛人絡、絡脈凝瘀,則筋脈攣痛,屈伸不利,宜在療痹劑中佐以辛散竄透之品,如透骨消、紅蓖麻、過山風、五味風、威靈仙、九牛人石、小涼傘、伸筋草、馬錢子等?;蛴孟x類藥,如蟑螂、全竭、土鱉蟲、地龍、穿山甲、蜂房、蜈蚣、螞蟻、烏梢蛇等。


(五)祛風勝濕


適用于風濕痹癥。其病是風、寒、濕之邪侵犯人體而成。當先用溫散風邪之藥,如吹風散、上山虎、楓寄生、三塊瓦、獨腳風、九節(jié)風、金鋼根、爬墻虎等。前師有“風能勝濕”之言,并喻為“如物之濕,風邪在肌表者,無論輕重,當以猛峻之劑急祛其病,當配小發(fā)散、十八癥、走馬胎、一身曖、半楓荷、豨簽草、薬本、土防風、忍冬藤、黃芪、雞腸風、牛耳風、紅藥等益氣養(yǎng)血之藥,此乃止祛邪,標本同治之法。


(六)升舉清陽


適用于清陽下陷,脾不運濕引起的泄瀉等病痛。下陪者宜用風藥升之,故需選用砂仁草、沉杉木、高山風、慢驚風、毛算盤、羌活、防風、山蒼子根等風藥以升舉清陽,使?jié)駶嶙越怠5篂a有偏虛偏實之別,應分別對待。治氣虛下陷,脾被濕困者,當配補、升陽之五爪金龍,吊水蓮、黃芪、雞屎藤、牛大力等;治濕困中焦、濁氣不降者,當配燥濕健脾之藥餓螞蟥、古椒亮、蒼術(shù)、茯苓等。


(七)辛潤散風


用于風燥癥,風與燥相結(jié)合,侵犯人體引起的病癥稱為風燥癥。蓋風和則血裕,風淫則血燥,故配方用藥時既要逐邪,又要潤燥補陰,這樣才能達到血和風去的目的。當選用兼有滋潤作用的風藥,如牛膝、秦皮、螞蟥七、木茯苓、牛大力、防風等,以辛潤散風。若治熱盛血燥者,可配清熱養(yǎng)血之水浸木、水蠶根、虎杖、白狗腸、當歸,元參、生地等。


(八)驅(qū)風解痙


用于破傷風之形成,乃風毒侵人皮膚傷處、阻滯經(jīng)脈而致?!帮L主動”,其癥多見牙關(guān)緊閉,四肢抽搐,身體僵直,角弓反張等癥,可選用過山風、白附子、川烏、了哥王、天南星、三錢三、四塊瓦、羌活治之。


(九)宣散郁火


用于火郁癥,如肝火郁結(jié),瑤醫(yī)多用清熱瀉火藥,如龍膽草、山芝麻、過江龍、馬鞭草、狗肝菜、山梔子,或石膏、黃連為主,再根據(jù)火性炎上,當順其性而宣散的原則,在方中適當配用瑤醫(yī)祛風藥,以宣散郁火,導致外越,即《瑤醫(yī)臨證》所言的“火郁發(fā)之”之意。郁遏甚而火熱輕者,可選用溫散風邪藥。如兩面針、細辛、小毛萎、吹風散、防風等,使郁結(jié)除,則火熱之邪無所依附而自滅;火熱甚而郁遏輕者,可選用涼散風邪藥,如急驚風、過墻風、魚腥草、黑節(jié)風、僵蠶等,使郁火能除,且無助熱傷陰之弊。


(十)舒肝解郁


用于肝郁癥,肝喜條達,惡抑郁,若情志不暢,氣血郁結(jié)者,宜選用柴胡、郁金、朱砂苓、九龍膽、老鼠拉冬瓜、戰(zhàn)骨、風樹皮、川芎等風藥,調(diào)節(jié)周身氣血明陽,使肝氣舒達,其郁自解,即“木郁達之”,常配當歸藤、活血龍、白芍、吊水蓮、少年紅等養(yǎng)血之品,疏肝氣而不致太過,養(yǎng)肝血而不致凝滯,以達散中有補。

原文標題:瑤醫(yī)學之祛風散邪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