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民族醫(yī)藥
分享到:

毛南族傳晚使用中草藥的講究

一、藥物產地講究


要知藥性,須知藥物的產地。氣味淡,有毒無毒,質量優(yōu)劣,藥物的采集季節(jié)。按藥性味所具,用藥治療,賢方應念,重者刪,略者補,吻者取,乖者遺,無用圈別。藥物繁多,或各自不同,或同種異名,或同名異種或種異名異,而治療同。一方風土養(yǎng)萬民,一方土地出方名。取藥之士,務要求真,不畏遠路艱難,不要貪圖省事近采取代。雖是一種藥,但遠近有別,也有可代用,也有不可代用??纱谜撸Я従o區(qū)別,尚加量足,才能去病;不可代者,因味純屬大異,若妄反致?lián)p。另種異治同,也是大同小異,但藏有他意,不能隨意之用。


二、藥物收采講究


草木根梢,收采于秋末。春初則津潤始萌,未充枝葉;秋末則氣質下降,應收本根。春要宜早,秋要宜遲,莖葉花果,四季隨宜。采未老枝,莖汁正充溢。摘將開花蕊,氣尚包藏,實收已熟,果實味純。葉采新生力倍,入藥成妙,治病方靈。采收按節(jié),別有深意。


三、藥物加工講究


藥物加工,貴在適中。不及則效淺,太過則氣味變。毛南治法,均是大同小異,煅、炮、灸、炒、火制五不離,漬、泡、洗三講究。水火共制有蒸或煮,各有意存。酒制升提,姜制發(fā)散,用醋制注肝止痛,童便制除劣性降,米泔制去燥和中,乳制滋潤四枯助陰血,蜜制甘溫緩化增益元陽,陳壁土制氣聚補中焦,麥麩皮制抑酷性元傷上隔,烏豆湯、甘草湯漬暴制解毒治病平和,羊油、豬脂油制涂燒傷。咸制骨容易脆斷,有剜去瓤免脹,有抽去心除煩。制劑加工有五用:湯、膏、散、丸、漬,加工要辨清。


四、藥品藏留講究


藥品貯藏,要嚴防潮濕、蟲害、陰干、暴曬、去濕均要嚴格分類。遇雨用火頻烘,遇晴則勤翻曬,儲物要保持通風,粗糙的可懸高架,細膩的則貯潭中;人參和細辛,冰片宜同甘草、麝香宜用蛇皮包,硼砂共和綠豆收藏。若能保持陳者新鮮,潤者干燥,用其要治其病,何慮不顯神效。


五、購藥物辨真?zhèn)蔚闹v究


俗云“賣藥者兩只眼,買藥者一只眼,服藥者全無眼”,因而要辨真?zhèn)巍?/span>


鐘乳令白醋煎,細辛直水漬,當歸酒洗取潤,枸杞蜜制為甜,螵蛸膠于桑枝,蜈蚣蜘蛛其足赤,此為去偽存真之方法。


將芥芪說人參,木通混防已,古礦灰當作龍骨,苜蓿根謂土黃芪,麝香搗、荔枝攪,藿香采,茄葉雜,研石膏和輕粉。收苦薏當菊花,姜黃言郁金,土黨參稱獨活,小半夏當玄胡常,嫩松梢為肉從蓉,草豆蔻用草仁冒充,南木瓜以西果抵,煮雞子及鯖魚作琥珀,熬廣膠入芥麥而作阿膠,枇杷芯代替款冬花,驢腳骨作虎骨,松枝攪麒麟,番硝插龍腦,桑根說白皮,若以假成真,并非能治病,反至誤害人。


六、藥物根梢治療的講究


生苗向上者為根。氣脈行上,入土垂下者為梢。氣脈下行,中截為身,氣脈中守。上焦病者用根,中焦病者用身,下焦病者用梢。盡根升梢降,中守不移。


七、藥劑君臣分別的講究


藥合方劑,分有輕重。重者主病以為君,輕者為臣而佐助。執(zhí)醫(yī)者當以此為尺度,以養(yǎng)命之藥為臣,治病之藥為吏,輕重辯證。主病之藥為君,佐君之藥為臣,應臣之藥為吏。重輕互舉,貴在變通。


八、服藥先后的講究


病在胸膈以上者,先食后服藥。


病在心腹以下者,先服藥而后食。


病在四肢血脈者,宜空服而在旦。


病在骨髓者,宜空服而在旦。


在上者,不厭頻而少;在下者,不厭頓而多;少服則滋榮于上,多服則峻補于下。

原文標題:毛南族傳晚使用中草藥的講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