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母嬰頻道 > 育兒 > 1-3歲疾病 > 正文

嬰幼兒口吃

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6/8/9
導讀:口吃俗稱結巴,是一種兒童常見的非器質性語言障礙。寶寶在2~3歲時,所掌握的詞匯不充足,當他不能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,便急得結巴起來,這是口吃的主要原因。


口吃俗稱結巴,是一種兒童常見的非器質性語言障礙。寶寶在2~3歲時,所掌握的詞匯不充足,當他不能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,便急得結巴起來,這是口吃的主要原因。隨著寶寶詞匯的增加,說話就越來越流利,口吃也就消失了。成人常因過于嚴厲對待兒童這一語言障礙,而起到了強化兒童口吃習慣的作用。

口吃的原因如下:

·精神因素造成,如受驚、突然改變環(huán)境、嚴厲的懲罰、突然強烈的聲音刺激等。

·莫仿口吃兒童或成年人說話,久而久之,就會變得口吃。

·口吃也常見于衰弱或特別興奮的小兒。

·周圍人嘲笑,常使口吃加重,小兒怕說話,變得孤獨、羞澀、自卑。

·有口吃家庭遺傳史。

·某種疾病造成,妨礙寶寶的語言能力。

家長不要歧視口吃兒童的這一缺陷。對口吃的矯治不宜過急,不要給予強化刺激,應訓練兒童養(yǎng)成從容不迫的說話習慣。當兒童能順利說話時,立即給予表揚。樹立信心和進行語言訓練是矯治口吃的關鍵。

糾正口吃應盡早開始。要清除環(huán)境中的不良因素,如他人模仿、嘲笑、談論等,解除小兒的緊張心理,鼓勵小兒多說話,主動練習。

如果總是訓斥口吃兒童,不但不能使口吃情況好轉,反而會使其加重而難以糾正??诔曰純菏艿接柍狻⒆I笑,自尊心會因此受到損害,從而產生恐懼心理,其結果是口吃更嚴重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

切勿以命令的口吻說:“講快一點!”或“好好講,不要結結巴巴!”因為這樣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。應當給予教育、安慰和鼓勵,讓孩子放下包袱,輕松自然,保持愉快的情緒,仿效正常發(fā)音,有節(jié)律地逐漸糾正。只有這樣,才能使口吃逐漸好轉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原標題:嬰幼兒口吃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