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中醫(yī)古籍 > 其它 > 正文

張氏婦科

信息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8/6/6

白蒲嶺張氏女科

唐時開通年間,有一神人借宿于慈邑張氏家,次日將書付張氏之婦。開卷視之,乃女科也,初以調經,其法和氣血、均寒熱,而世無不育之婦;次以胎前,其法補氣血、清痰火,凡有諸癥必先安胎為主;次以胎前產后,其前后不同。此書數百年來隱而不發(fā),今予得之醫(yī)論十三篇而無遺癥。胎前產后各各辨明,與諸家用藥大有不同,傳與當世醫(yī)者,庶免婦女之大難。得此書者,當存好生之心,勿秘可也。

廣嗣論

凡少婦不受孕者無他,多因氣血不調,寒熱不均。有氣盛而血虛者;氣血流通,遍走四肢,使血不得積聚于子宮,子宮枯燥,往來易感陽氣,不能成胎。大宜補血,使血與氣相配,孕斯成矣。大凡氣盛血衰者,其月水多不應期而至,或數月一至,或期年一至。醫(yī)者慎不作血隔看。大宜補血,慎勿破血。有血盛而氣衰者∶血不能自行,隨氣而動,氣衰不運,多積于子宮,滿則溢也。其月水不月而至,今呼為敗。慎勿用養(yǎng)血之劑,蓋養(yǎng)血之藥又能活血,補之非徒無益,而病反加劇矣。宜重用參術補氣,使氣能配血,則病可愈而孕可懷也。有熱勝者∶其月水必先期而至。如大熱者,其腹大痛;微熱者,其腹微痛。慎勿作寒痛看,雖易入陽氣,豈能懷孕乎?當服寒涼之劑以調之。有寒勝者∶必月水后期而至,其腹不礙痛,若精氣不能易入,豈能久存于腹?宜服溫暖之藥以調之。氣血既平,寒熱既和,則無不孕矣!

胎前論

凡孕婦諸癥別無他故,因受胎之后,氣血有方,不能滋養(yǎng)其胎而母病至矣。氣血既虛,使胎不安于母腹,須大補氣血,則胎自安。有胎動而母病者,安其胎,母病愈。蓋胎前患病,以安胎辦主。

若胎孕一動,病必難治,醫(yī)須慎之。

產后論

夫產后之患多起于風寒、飲食之間,其余則血氣為患。夏月之病多因于風,冬月之病多因于寒,惟飲食之患無定時也。蓋易產之后,其病易治;難產之后,其病難治。難產必深感風寒,兼氣血極虛,雖略進飲食,力不能勝,亦為之患也。產后諸癥,多類傷寒,莫作傷寒治之,更莫作雜癥治之。此乃女科不傳之訣,醫(yī)者切莫狐疑。其治法前后不同,二十日前氣血未定,惡露未盡,當破血為主;二十日外氣血已定,各歸經絡,雖有惡露,驅逐不行。凡有諸癥要補氣血,更兼活血,諸書以月外作雜癥治之,其言謬矣。

婦人月水

經水或一、二月一至,或期年一至,不甚瘦弱者,此氣盛血衰也。慎勿作血隔治,當補血為主∶當歸(三錢)川芎(二錢)芍藥生地丹參玄胡小茴牛膝蘇梗圓眼肉(各一錢)婦人如同前病,身體瘦弱,或發(fā)寒熱,此氣血兩虛,血枯經閉。宜大補氣血為主∶人參(五分)茯苓白術歸身芍藥圓眼肉(各二錢)沙參丹參生地木通(各一錢)婦人敗血不日而至,此非敗血,氣虛故也。宜補氣為主∶人參(五分)甘草(五分)白術黃茯苓阿膠(各二錢)木通(八分)婦人月水先期而至,小腹作痛,氣血兩熱故也。當理氣清火為主∶延胡索甘草(各三錢)黃山楂撫芎(各二錢)芍藥蘇梗丹皮木通香附(各一錢)婦人月水后期而至,此氣血虛寒故也。

川芎當歸艾葉香附紅花(各二錢)桂枝黑姜(各五分)玄胡索木通(各一錢)

原標題:張氏婦科
上一篇:產鑒下一篇:專治麻痧初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