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嬰賦
人稟天地。全而最靈。原無夭札。善養(yǎng)則存。始生為幼。三四為小。七齠八齔。九童十稚。驚癇疳癖。傷食中寒。湯劑為難。推拿較易。以其手足。聯(lián)系臟腑。內(nèi)應(yīng)外通。察識詳備。男左女右。為主看之。先辨形色。次觀虛實。認定標本。手法祛之。寒熱溫涼。取效指掌。四十余穴。有陰有陽。
十三手法。至微至妙。審癥欲明。認穴欲確。百治百靈。萬不失一。
保生歌
要得小兒安。常帶饑與寒。肉多必滯氣。生冷定成疳。胎前防辛熱。乳后忌風參。保養(yǎng)常如法。災(zāi)病自無干。
變蒸論
小兒有變蒸熱癥。變蒸者。所以變化臟腑。堅強骨脈。是陰陽正氣。陽氣行于旦。交人物之情性。陰氣行于夜。變?nèi)宋镏误w。故小兒自初生至四歲八歲。三十二日一變蒸。而腎氣足。八八六十四日再變蒸。則膀胱氣足。以后每增四八則一蒸。使五腑氣俱足。到三百二十日。凡十蒸變。則諸臟氣足。小蒸既畢。然后大蒸。又積至二百零六日。大蒸三遍畢。然后出蒸。是一歲零七個月。
大小蒸俱畢?;蛞蝗斩瞻l(fā)熱。此不可推。痘疹亦然。推則拂亂其氣。反受其傷。故下手要觀五色。辨音。細問。切脈。察病數(shù)件。庶不有誤也。(上唇尖有米粒又黃泡者即是)
察兒病癥秘旨
小兒之疾。大半胎毒。小半食傷。外感風寒之癥。什一而已。兒在胎中。母饑亦饑。母飽亦飽。
辛辣適口。胎熱即隨。情欲動中。胎息即噪。專食煎炒。恣味辛酸。喜怒不常。皆能令子受患。母若胎前不能謹節(jié)。產(chǎn)后不能調(diào)養(yǎng)。惟務(wù)姑息。不能防微杜漸。未滿百日。遽與咸酸之味。未及周歲。
輒與肥甘之物。則百疾由是而生焉。小兒脾胃。本自嬌嫩。易于損傷。乳食傷胃。則為嘔吐。乳食傷脾。則為泄瀉。吐瀉既久。則成慢驚。乳食停積。則生濕痰。痰則生火。痰火交作。則為急驚。或成喉痹。痰火結(jié)滯。則成吊癇?;驗榇?。胎熱胎寒。稟受有病。臍風撮口者。胎元有毒也。鵝口。
口瘡。胃有濕熱也。重口木舌。脾經(jīng)有實火也。走馬牙疳。氣虛濕熱也。愛吃泥土。脾臟心生疳熱也。胎驚夜啼。邪火入心也。變蒸發(fā)熱者。毒散而五臟生也。丹毒者?;鹦杏谕庖病LN熱者?;鸱e于中而外邪乘也。睡驚者。內(nèi)火動也。喉痹者。熱甚也。眼痛者。火動也。膿耳者。腎氣上沖也。鼻塞者。因冒風寒也。頭瘡者。胎毒熱攻也。臍風者。中痰中濕也。尾骨痛者。陰虛痰也。諸蟲痛者。胃氣傷也。陰腫痛者。寒所郁也。盤腸氣痛者。冷滯脾胃也。便血者。熱傳心肺也。淋者。熱郁膀胱也。吐血生腫者。榮衛(wèi)氣逆也。小便不通者。無陰有陽也。大便不通者。無虛有實也。解顱鶴節(jié)者。
胎元不全也。行遲發(fā)遲者。血氣不完也。雞胸者。肺熱滿胸也。龜背者。風邪入脊也。語遲者。邪乘心也。齒遲者。腎不足也。瘧疾者。膈上痰結(jié)也。痢疾者。食積腹中也??人哉摺7螝鈧?。喘氣者。
痰氣盛也。心痛者。蟲所嚙也。腹痛食所傷也。內(nèi)傷發(fā)熱??诳嗌喔梢病M飧邪l(fā)熱。鼻塞聲重也。腹脹者。脾胃虛弱也。水腫。水旺土虧也。疸黃者。脾胃虛而有濕熱也。故調(diào)理脾胃。醫(yī)中之王道也。
節(jié)戒飲食。卻病之良方。驚疳積熱。小兒之常病也。恒居時。常觀其脾。微有青黑。即推數(shù)百。去其青黑之氣。再加補脾手法??杀P撼0?。此為要著。不可忽也。然推脾必要補。泄而不補。則脾愈弱。擦龜尾亦要補。如不補。則泄不止。脾上用功。手法之要務(wù)也。痢痞痰疳。小兒之重癥也。
醫(yī)家慎之。(病源論得精細入手者所宜留心)
觀形察色審病歌
觀形察色辨因由。陰弱陽強發(fā)礙柔。若是傷寒雙足冷。要知有熱肚皮求。鼻冷便知是疹痘。
耳涼知是風熱投。渾身皆熱傷風癥。下冷上熱食傷仇。
穴道圖象
潛曰。推拿一書。其法最靈。或有不靈。認穴之不真耳。即如頭為諸陽之首。面為五臟之精華。十指聯(lián)系于周身之血脈。穴不真則竅不通。竅不通則法不靈。故予于斯書。首著訣法總綱。次詳全身經(jīng)穴。而圖象昭焉。手法明焉。百病除焉。
穴在頭腦者
百會穴(在頭頂毛發(fā)中、以線牽向發(fā)前后左右重。)囟門穴(在百會前、即泥丸也。)中庭穴(在發(fā)際上邊些。)天庭穴(即天門、又名三門。)天心穴(在額正中、略下于天庭。)兩額(在太陽之上。)印堂(在兩眉心中、名二門)額角(左為太陽、右為太陰。)風府(在腦后枕骨下、俗名腦窩。)天柱(即頸骨也。)
穴在面者
山根(在兩眼中間、鼻梁骨、名二門。)三陽(左眼胞。)三陰(右眼胞。)準頭(名年壽、即鼻也。)龍角(一名文臺、在左發(fā)毛。)虎角(一名武臺、在右發(fā)毛。)風門(在兩耳門外。)風池(在目上胞、一名坎上。)氣池(在目下胞、一名坎下。)左頰右頰(在顴之旁。)兩頤(在上口唇兩旁、即腮也。)水溝(在準頭下、人中是也。)食倉穴(在兩頤下。)承漿穴(在人中下地角。)
穴在手指者
少商穴(在大拇指尖。)商陽穴(在食指尖、指根下一節(jié)橫紋是風關(guān)、從掌上巽宮來、二橫紋是氣關(guān)、三橫紋是命關(guān)。)中沖穴(在中將指尖。)關(guān)沖穴(在無名指尖。)少沖穴(在小拇指尖。)大腸穴(在食指外邊。)小腸穴(在小拇指外邊。)四橫紋(在食將無名小指中四道小橫紋、除去大指、故名四。)
穴在陽掌者
內(nèi)牢宮(在手心正中、屬涼。)八卦(將指根下是離宮、屬心火、運八卦必用大指掩掌、不可運、恐動心火。)坎宮(緊與離宮相對、在小天心之上、屬腎水。)干宮(名天門、一名神門、在坎宮之右。)小天心(在坎宮下中門。)陽池穴陰池穴(在小天心兩旁。)販門穴(在大指下、一塊平肉如板。)大橫紋(在手掌下一道橫紋。)浮心穴(在大橫紋左邊。)腎經(jīng)穴(在大橫紋右邊。)二人上馬(在小指旁三四橫紋、及掌干宮旁。)水底穴(在小指旁、從指尖到干宮外邊皆是。)虎口穴(大食二指丫叉處、筋通三關(guān)處。)
分陰陽
陰陽者。手掌下。右陰池穴。左陽池穴也。其穴屈小兒四指拳過處。即坎宮小天心處。以我兩手大拇指。從小天心處兩分推之。蓋小兒之病。多因氣血不和。故一切推法。必先從陰陽分起。諸癥之要領(lǐng)。眾法之先聲。推此不特能和氣血。凡一切膨脹泄瀉。如五臟六腑有虛?;虼笮”悴煌?。
或驚風痰喘等疾。皆可治之。至于乍寒乍熱。尤為對癥。熱多則分陽從重。寒多則分陰從重。推者必審其輕重而用之。凡癥必先用此法。用時醫(yī)者正好察色審音。探問因由而斟酌其對癥之手法也。
合陰陽
合者。以我兩大指從陰陽處合來。蓋因痰涎涌甚。先掐腎經(jīng)取熱。(當作涼。)然后合陰陽照天河極力推去。而痰即散也。
小天心
因額上有大天心。故此陰陽中間名小天心。臨坎水。小水赤黃。揉此以清腎水之火。眼翻上下。掐之甚妙。若繞天心。則已在分陰陽之內(nèi)矣。
運八卦
八卦在手掌上。中指根下是離宮。屬心火。此宮不可運動??诌\動心火。運法必用我大指按復(fù)之。然后以我食指頭。從干宮向兌坤小指邊左旋到坎。歸干。為一運。其運至離宮則從大指甲上過去。此法開胸化痰。除氣悶滿脹。至于吐乳食。有九重三輕之法。醫(yī)者分陰陽之后。必次及于此。
運五經(jīng)
五經(jīng)者。五指頭之經(jīng)絡(luò)也。心經(jīng)在將指。肝經(jīng)在食指。脾經(jīng)在大拇指。肺經(jīng)在無名指。腎經(jīng)在小指。運者以我食指運小兒五指頭肉上。此法能治大小便結(jié)。開咽喉胸膈中悶塞。以及肚響腹脹。氣吼泄瀉諸癥。蓋五臟之氣。運動即能開利。
天門入虎口重揉肘穴
此順氣生血之法也。天門即神門。乃干宮也。肘。膀膊下肘后一團骨也。其法以我左手托小兒肘。復(fù)以我右手大指叉入虎口。又以我將指管定天門。是一手拿兩穴。兩手三穴并做也。
然必曲小兒手揉之。庶肘處得力。天門虎口處又省力也。
打馬過天河
此能活麻木。通關(guān)節(jié)脈竅之法也。馬者。二人上馬穴也。在天門下。其法以我食將二指。自小兒上馬處打起。擺至天河。去四回三。至曲池內(nèi)一彈。如兒輩嘻戲打破之狀。此法退涼去熱。
黃蜂入洞
此寒重取汗之奇法也。洞在小兒兩鼻孔。我食將二指頭。一對黃蜂也。其法屈我大指。伸我食將二指。入小兒兩鼻孔揉之。如黃蜂入洞之狀。用此法汗必至。若非重寒陰癥。不宜用。蓋有清天河撈明月之法在。
水底撈明月
此退熱必用之法也。水底者。小指邊也。明月者。手心內(nèi)牢宮也。其法以我手拿住小兒手指。
將我大指。自小兒小指旁尖。推至坎宮。入內(nèi)牢輕拂起。如撈明月之狀。再一法?;蛴脹鏊c入內(nèi)牢。其熱即止。蓋涼入心肌。行背上。往臟腑。大涼之法。不可亂用。
飛金走氣
此法去肺火。清內(nèi)熱。消膨脹。救失聲音之妙法也。金者。能生水也。走氣者。氣行動也。其法性溫。以我將指蘸涼水置內(nèi)牢宮。仍以將指引牢宮水上天河去。前行三次。后轉(zhuǎn)一次。以口吹氣微噓跟水行。如氣走也。
胎毒門
胎毒者。胎中受母熱毒致生病癥。三朝。一七。十日。半月之內(nèi)。最難救治。五六日尤難。速服延壽丹豆大三粒。即愈。
啞口
啞口者。受母胎中熱毒。心寒氣蔽。落地無聲。此時不暇用推法。速服延壽丹少許。即愈。
口禁
兒生三日。不哭不乳。是云口禁。此胎受火毒。攻心傳肺。故飲食不進。啼哭無聲。速服延壽丹少許。即愈。
臍風
兒生一七之內(nèi)。肚脹腹硬。臍圍浮腫??诖槊紨€。牙關(guān)不開。名臍風撮口癥。蓋因臍帶剪短。
或結(jié)縛不緊。致水濕侵臍??惋L乘虛而入。傳之于心。蘊蓄其邪。復(fù)傳脾絡(luò)。舌強唇青。手足微搐。
喉中痰響。是其候也。服延壽丹少許。即愈。如神脫氣冷。不治。
馬牙
小兒月內(nèi)打噴。即是馬牙。蓋因氣血薄弱。不能制伏其毒。以致心火上炎。牙齦遍生白色。用針刺破。毛青布蘸水掠洗。后用金墨搽。不復(fù)長。宜服延壽丹少許。即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