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鄂羊蹄甲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 。

【別 名】逼迫子、土密樹、夾骨木、千里馬。 【識別特征】灌木或小喬木。樹皮灰黑色,枝上部被銹色短柔毛。葉 單葉互生,葉片辦狀長圓形,先端鈍,基部寬近圓形,全緣,上面粗糙,下面密被銹色柔毛?;?小,數(shù)朵簇生于 葉腋。果 核果卵狀球形?!旧L環(huán)境】生于山谷、故地、溪…

植物名鄂羊蹄甲

學名Bauhinia glauca subsp. hupehana (Graib) T. C. Chen

別名雙腎藤、豬腰藤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原始花被亞綱

薔薇目

豆科

紫荊族

羊蹄甲屬

粉葉羊蹄甲

植物形態(tài)

木質(zhì)藤本,除花序稍被銹色短柔毛外其余無毛;卷須略扁,旋卷。葉紙質(zhì),近圓形,長5-7(-9)厘米,葉片分裂僅及葉長的1/4-1/3,裂片闊圓,罅口闊,先端圓鈍,基部闊,心形至截平,上面無毛,下面疏被柔毛,脈上較密;基出脈9-11條;葉柄纖細,長2-4厘米。傘房花序式的總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,具密集的花;總花梗長2.5-6厘米,被疏柔毛,漸變無毛;苞片與小苞片線形,錐尖,長4-5毫米;花序下部的花梗長可達2厘米;花蕾卵形,被銹色短毛;花托長12-15毫米(花盛開時長達20毫米),被疏毛;萼片卵形,急尖,長約6毫米,外被銹色茸毛;花瓣玫瑰紅色,倒卵形,各瓣近相等,具長柄,邊緣皺波狀,長10-12毫米,瓣柄長約8毫米;能育雄蕊3枚,花絲無毛,遠較花瓣長;退化雄蕊5-7;子房無毛,具柄,花柱長約4毫米,柱頭盤狀。莢果帶狀,薄,無毛,不開裂,長15-20厘米,寬4-6厘米,莢縫稍厚,果頸長6-10毫米;種子10-20顆,在莢果中央排成一縱列,卵形,極扁平,長約1厘米?;ㄆ?-5月,果期6-7月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(chǎn)四川、貴州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和福建。生于海拔650-1400米的山坡疏林或山谷灌叢中。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西部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題:鄂羊蹄甲
詞條標簽:鄂羊蹄甲雙腎藤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