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載 。

植物形態(tài)

1.泥鰍:

體細長,前段略呈圓筒形。后部側扁,腹部圓,頭小。口小、下位,馬蹄形。眼小,無眼下刺。須5對。鱗極細小,圓形,埋于皮下。側線鱗116-170,背鰭2,7,臀鰭2,5-6。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,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,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,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,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。其他各鰭灰白色。

2.花鰍:

體長4-12cm,為體高的6-7倍,為頭長的4-6倍,頭很側扁。眼間隔狹窄。吻頗長,眼小,側位而高,有小而直立兩叉須。鼻孔近于眼,背鰭無硬棘,始點為腹鰭前上方,胸鰭不達腹鰭,腹鰭不達臀鰭。尾鰭圓形。側線完全。鱗很小。背部及體側各有較大黑斑點一行,另有三行小點于體側上部,尾鰭上方有一明顯黑點,背、尾鰭有幾條黑斑,頭上有許多小黑點,有條黑紋由吻達眼。

3.大鱗泥鰍:

體長而側扁。體長為體高的5-6.2倍,為頭長的4.7-6.2倍。頭長為吻長的2.1-2.8倍,為眼徑的4.1-8.1倍,口亞下位。須5對,最長1對口須末端達鰓蓋骨后緣。鱗埋于皮下,側線鱗102-107。背鰭2,6,不具硬刺。臀鰭2,5。尾柄較高,具明顯的皮褶棱。胸鰭距腹鰭很遠。尾鰭圓。肛門位臀鰭起點前。背部及體側上半部灰黑色,側下半部及腹面灰白色。背鰭、尾鰭具黑色小點。其他各鰭灰白色。

生境分布

1.泥鰍:喜棲于靜水的底層,常出沒于湖泊、池塘、溝渠和水田底層富有植物碎屑的游泥表層。我國除西部高原外,其他各地均有分布。
2.花鰍:喜居于泥底水質較肥的淺靜水中,以高等植物葉片為食。分布于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內蒙古、江蘇、福建等地。
3.大鱗泥鰍: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游、渠江及其附屬湖泊、水體之中。



原標題:
詞條標簽: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