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烏毛蕨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 。

烏毛蕨貫眾為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.的根莖。春、秋采挖根莖,削去葉柄、須根,除凈泥土,鮮用或曬干。主產(chǎn)于湖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等地。

植物名烏毛蕨

拼音WuMaoJue

學(xué)名Blechnum orientale L.

植物界

蕨類植物門

蕨綱

亞綱薄囊蕨亞綱

真蕨目

烏毛蕨科

烏毛蕨屬

植物形態(tài)

植株高0.5-2米。根狀莖直立,粗短,木質(zhì),黑褐色,先端及葉柄下部密被鱗片;鱗片狹披針形,長約1厘米,先端纖維狀,全緣,中部深棕色或褐棕色,邊緣棕色,有光澤。葉簇生于根狀莖頂端;柄長3-80厘米,粗3-10毫米,堅硬,基部往往為黑褐色,向上為棕禾稈色或棕綠色,無毛;葉片卵狀披針形,長達(dá)1米左右,寬20-60厘米,一回羽狀;羽片多數(shù),二形,互生,無柄,下部羽片不育,極度縮小為圓耳形,長僅數(shù)毫米,彼此遠(yuǎn)離,向上羽片突然伸長,疏離,能育,至中上部羽片最長,斜展,線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10-30厘米,寬5-18毫米,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,基部圓楔形,下側(cè)往往與葉軸合生,全緣或呈微波狀,干后反卷,上部羽片向上逐漸縮短,基部與葉軸合生并沿葉軸下延,頂生羽片與其下的側(cè)生羽片同形,但長于其下的側(cè)生羽片。葉脈上面明顯,主脈兩面均隆起,上面有縱溝,小脈分離,單一或二叉,斜展或近平展,平行,密接。葉近革質(zhì),干后棕色,無毛;葉軸粗壯,棕禾稈色,無毛。孢子囊群線形,連續(xù),緊靠主脈兩側(cè),與主脈平行,僅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的羽片能育(通常羽片上部不育);囊群蓋線形,開向主脈,宿存。染色體2n=66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(chǎn)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臺灣、福建及西藏(墨脫)、四川(峨眉山、屏山、樂山、江安)、重慶、云南(思茅、河口、孟連、鎮(zhèn)康、西雙版納)、貴州(三都、冊亨)、湖南(江華、宜章、靖縣)、江西(永豐、遂川、興國、全南、宜豐、萍鄉(xiāng))、浙江(遂昌、南雁蕩)。生長于較陰濕的水溝旁及坑穴邊緣,也生長于山坡灌叢中或疏林下,海拔300-800米。也分布于印度、斯里蘭卡、東南亞、日本至波里尼西亞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(biāo)題:烏毛蕨
詞條標(biāo)簽:烏毛蕨,烏毛蕨貫眾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