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山烏龜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載。

血散薯為防己科植物血散薯Stephania dielsiana Y. C. Wu的塊根。秋、冬季采挖,洗凈,曬干。主產于廣東。此外,廣西、湖南亦產。

  • 中藥名稱山烏龜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RADIX STEPHANIAE

  • 別 名

  •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

  • 防己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、主產于廣東。此外,廣西、湖南亦

來源

本品為防己科植物黃葉地不容Stephania viridiflavens H. S. Lo & M. Yang、汝蘭Stephania sinica Diels、血散薯Stephania dielsiana Y. C. Wu、廣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 H. S. Lo等的干燥塊根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分布產地

主產于廣東。此外,廣西、湖南亦產。

入藥部位

根及根莖

采收加工

秋、冬二季采挖,除去細須,干燥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材性狀

黃葉地不容  為類球形、扁球形或不規(guī)則塊狀,直徑10~40cm,表面灰褐色至黑褐色,有粗糙的皺紋或不規(guī)則的龜殼狀裂紋。散生眾多小凸點。商品多為橫切或縱切片,直徑2~7cm,厚0.5~1cm,切面鮮黃色,可見三生維管束呈點狀突起,排列成同心環(huán)或不規(guī)則狀。質硬而脆,易折斷,折斷面黃色,斷面粉性。氣微,味苦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苦、辛,寒;小毒。歸胃、肝經(jīng)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材功效

清熱解毒,散瘀止痛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胃痛,神經(jīng)痛,牙痛,跌撲損傷,毒蛇咬傷,瘡癤癰腫,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用法用量

3~6g。外用:適量,搗爛敷或研末用醋調敷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用藥禁忌

孕婦慎服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貯藏保存

置通風干燥處,防霉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理作用

在動物耐受劑量下,千金藤堿對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,抑制率為16%-34%;對大鼠移植性癌肉瘤W256有明顯的抑制作用,抑制率為31.3%-64%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原標題:山烏龜
詞條標簽:血散薯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