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山柰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山柰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.的干燥根莖。冬季采挖,洗凈,除去須根,切片,曬干。主產(chǎn)于廣西。

  • 中藥名稱山柰

  • 中藥學(xué)名(拉丁名)KAEMPFERIAE RHIZOMA

  • 別 名三柰子、三賴、山辣

  • 所屬功效類理氣藥

  • 姜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主產(chǎn)于廣西。

來源

本品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.的干燥根莖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主產(chǎn)于廣西。

入藥部位

根及根莖

采收加工

冬季采挖,洗凈,除去須根,切片,曬干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,直徑1-2cm,厚0.3-0.5cm。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,皺縮,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須根;切面類白色,粉性,常鼓凸。質(zhì)脆,易折斷。氣香特異,味辛辣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辛,溫。歸胃經(jīng)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功效

行氣溫中,消食,止痛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胸隔脹滿,脘腹冷痛,飲食不消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用法用量

6-9g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用藥禁忌

陰虛血虧及胃有郁火者禁服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
貯藏保存

置陰涼干燥處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鑒別

顯微鑒別:
粉末特征:本品粉末類黃白色。淀粉粒眾多,主為單粒,圓形、橢圓形或類三角形,多數(shù)扁平,直徑5-30μm,臍點、層紋均不明顯。油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,直徑40-130μm,壁較薄,胞腔內(nèi)含淺黃綠色或淺紫紅色油滴。螺紋導(dǎo)管直徑18-37μm。色素塊不規(guī)則形,黃色或黃棕色。
理化鑒別:
取本品粉末0.25g,加甲醇5ml,超聲處理10分鐘,濾過,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對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對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 薄層板上,以正己烷—醋酸乙酯(18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燈(254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中藥配伍

①治心腹冷痛:山柰、丁香、當(dāng)歸、甘草等分。為末,醋糊丸,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酒下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
②治一切牙痛:山柰子二錢(用面裹煨熱),麝香半錢。為細末,每用三字,口噙溫水,隨牙痛處一邊鼻內(nèi)搐之,漱水吐去,便可。(《海上方》麝香一字散)
③治風(fēng)蟲牙痛:肥皂一個,去穰,內(nèi)入三賴、甘松各三分,花椒、鹽不拘多少,以塞肥皂滿為度,用面包,煉紅,取研為末,每日擦牙。(《攝生眾妙方》)

中藥炮制
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篩去灰屑。未切片者,洗凈,潤軟,切厚片,干燥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(guān)論述

1.《本草正義》:山柰,李氏《綱目》稱其辛溫,謂暖中,辟瘴癘惡氣,治心腹冷氣痛,寒濕霍亂,蓋味辛溫而氣芳香,辟寒行氣,因亦與砂仁、蔻仁諸物相近,故治療亦約略似之。又謂治風(fēng)蟲牙痛,則亦專行陽明,可作引經(jīng)藥,用與甘松同,必非辛溫之物,可以獨治陽明風(fēng)火。
2.《品匯精要》:辟穢氣;為末擦牙,祛風(fēng)止痛及牙宣口臭。
3.《綱目》:暖中,辟瘴癘惡氣。治心腹冷氣痛,寒濕霍亂,風(fēng)蟲牙痛。
4.《本草匯言》:治停食不化,一切寒中諸證。
5.《嶺南采藥錄》:冶跌打傷,又能消腫。治骨哽,以之和赤芍、威靈仙等分,水煎服。

原標題:山柰
詞條標簽:山柰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(guān)論述相關(guān)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