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松木皮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松木皮為松科植物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. var. langbianensis (A. Chev.) Gaussen、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.或同屬植物的樹皮。全年均可采剝,洗凈,切段,曬干。產(chǎn)于云南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松木皮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

  • 別 名赤松皮、赤龍鱗、松皮

  •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

  • 松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(chǎn)于云南等地。

來源

本品為松科植物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. var. langbianensis (A. Chev.) Gaussen、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.或同屬植物的樹皮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產(chǎn)于云南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采收加工

全年均可采剝,洗凈,切段,曬干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味苦,性溫。歸肺、大腸經(jīng)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功效

祛風除濕,活血止血,斂瘡生肌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主治

主治風濕骨痛,跌打扭傷,金刃傷,腸風下血,久痢,濕疹,燒燙傷,癰疽久不收口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用法用量
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或研末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,或煎水洗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中藥配伍

1.治風濕性關節(jié)炎:松樹皮(去粗皮)、錦雞兒根、茜草、絡石藤各15g,虎刺30g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2.治腸風下血過多:松木皮(先刮去粗浮者,取貼木嫩皮)銼細,焙令半干,再入銚子內(nèi),慢火炒干,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入臘茶一錢,白湯點服,食前。(《楊氏家藏方》松皮散)
3.治久?。撼嗨善ぃㄈド仙n皮)切一抖為散,面粥和一升服之,日三,差即止。(《千金要方》)
4.治小兒下痢赤白,腹痛不食:用松樹皮為末,米湯調(diào)下。
5.治婦人血氣痛不可忍:老松皮(用醋煮干),延胡索。上為末,秤錘燒紅淬酒調(diào)下。(4-5方出自《普濟方》)
6.治濕疹,燙火傷,癰疽瘡口不收,小兒頭部濕瘡:松皮適量,炒黃,研末,香油調(diào)搽。
7.治鵝掌風:松皮適量,煎湯外洗。(6-7方出自《山西中草藥》)
8.治睪丸炎:老(松)樹皮煎服。(《廣西民族藥簡編》)
9.治湯燙,火燒,痛不可忍,或潰爛成惡瘡:松樹皮剝下,陰干,為細末,入輕粉少許,生油調(diào)稀敷。如敷不住,紗絹裹縛定,即生痂,神效不可言。然宜預先合下,以備急,自剝落而薄者尤妙。(《百一選方》紫雪)
10.治臁瘡:馬尾松老樹皮(研末)、冰片、茶油各適量,調(diào)涂。(《福建藥物志》)
11.治金瘡:古松皮,煅存性,研末搽之,最止痛。(《永類鈐方》)

相關論述

1.《四川中藥志》1979年版:“苦、澀,溫?!?/span>
2.《綱目》:“主治癰疽瘡口不合,生肌止血,治白禿,杖瘡,湯火瘡,”
3.《草藥新纂》:“通小便,治淋濁。”
4.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“治風濕骨痛,跌打瘀痛。”

原標題:松木皮
詞條標簽:思茅松,松木皮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