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僵蠶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載。

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 Linnaeus4-5齡的幼蟲感染(或人工接種)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(Bals.) Vuilknt而致死的干燥體。多于春、秋季生產(chǎn),將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蠶干燥。主產(chǎn)于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廣東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僵蠶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BOMBYX BATRYTICATUS

  • 別 名白僵蠶、天蟲、僵蟲

  • 所屬功效類 平肝息風藥

  • 動物藥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主產(chǎn)于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廣東等地

來源

本品為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 Linnaeus4-5 齡的幼蟲感染(或人工接種)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(Bals.) Vuilknt而致死的干燥體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主產(chǎn)于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廣東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動物

采收加工

多于春、秋季生產(chǎn),將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蠶干燥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略呈圓柱形,多彎曲皺縮。 長2-5cm,直徑0.5-0.7cm。表面灰黃色,被有白色粉霜狀的氣生菌絲和分生孢子。頭部較圓,足8 對,體節(jié)明顯,尾部略呈二分歧狀。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平坦,外層白色,中間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絲腺環(huán)4 個。氣微腥,味微咸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咸、辛,平。歸肝、肺、胃經(jīng)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功效

息風止痙,祛風止痛,化痰散結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肝風夾痰,驚癇抽搐,小兒急驚,破傷風,中風口喁,風熱頭痛,目赤咽痛,風疹瘙癢,發(fā)頤痄腮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用法用量

5-10g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用藥禁忌

血虛驚風者慎服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
貯藏保存

置干燥處,防蛀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鑒別

顯微鑒別:
本品粉末灰棕色或灰褐色。菌絲體近無色,細長卷曲纏結在體壁中。氣管壁碎片略彎曲或呈弧狀,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絲。表皮組織表面具網(wǎng)格樣皺縮紋理以及紋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,有圓形毛窩,邊緣黃色;剛毛黃色或黃棕色,表面光滑,壁稍厚。未消化的桑葉組織中大多含草酸鈣簇晶或方晶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中藥配伍

1.治中風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:白附子、白僵蠶、全蝎各等分(并生用)。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(《楊氏家藏方》牽正散)
2.治小兒驚風:白僵蠶、蝎梢等分,天雄尖、附子尖共一錢(微炮過)。為細末。每服一字或半錢,以生姜溫水調,灌之。(《本草衍義》)
3.治小兒撮口及發(fā)噤:白僵蠶二枚。為末。用蜜和,敷于小兒唇口內。(《小兒宮氣方》)
4.治頭風:白僵蠶(去絲、嘴)、良姜等分。為細末。每服半錢,白梅茶清凋下,臨發(fā)時服。(《百一選方》)
5.治纏喉風并急喉閉喉腫痛者:白僵蠶一兩(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黃色)、天南星一兩(炮裂,刮去粗皮,銼)。為細末。每服一字,用生姜自然汁少許調藥末,以熟水投之,呷下,吐出涎痰即快,不時服之。(《魏氏家藏方》白僵蠶散)
6.治喉閉牙關不開者:白僵蠶,微炒為末,生姜自然汁調下一錢。(《中藏經(jīng)》)
7.治瘰疬:白僵蠶,研末,水服五分匕,日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)
8.治空洞性肺結核:白僵蠶、白芨各等分。共研細末;每次二錢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9.治風,遍身癮疹,疼痛成瘡:白僵蠶,焙令黃色,細研為末,酒服。(《圣惠方》)
10.治野火丹從背上兩脅起:僵蠶二七枚,和慎火草搗涂之。(《產(chǎn)乳集驗方》)
11.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:衣中白魚、僵蠶等分。為末。以井花水服之,日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)
12.治腸風下血:僵蠶(炒,去嘴、足),烏梅肉(焙)各一兩。為末,米糊丸,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食前白湯下,一日三服。(《衛(wèi)生雜興》)
13.治重舌、木舌:僵蠶一錢,黃連(蜜炒)二錢。為末,摻之,誕出為妙。(《積德堂經(jīng)驗方》)
14.下奶:白僵蠶末兩錢。酒調下,少頃以脂麻茶一錢熱投之。(《經(jīng)驗后方》)

中藥炮制

值蠶:淘洗后干燥,除去雜質。
炒僵蠶:取凈僵蠶,照麩炒法(通則0213)炒至表面黃色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毒性

僵蠶乙醇提取物,小鼠、大鼠腹腔注射0.5-5g/kg,均未見毒性反應。僵蠶提取液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35.48g/kg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
道地性

淮藥

相關論述

1.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白僵蠶,《本經(jīng)》味咸,《別錄》辛平無毒,然詳其用,應是辛勝咸劣,氣微溫之藥也。氣味俱薄,浮而升,陽也,入足厥陰、手太陰、少陽經(jīng)。厥陰為風木之位,主藏血,小兒驚癇夜啼,女子崩中赤白,風熱乘肝臟也,產(chǎn)后余痛,風寒入血分也,辛能祛散風寒,溫能通行血脈,故主如上諸癥也。肺主皮毛,而風邪客之,則面色不光潤,辛溫入肺,去皮膚諸風,故能滅黑gan及諸瘡瘢痕也。男子陰瘍,風濕浸淫也,辛平能散風熱,兼能燥濕,是以主之。
2.《藥性論》:《日華子》、蘇頌、元素皆取其性屬陽,風熱為陽邪,能入皮膚經(jīng)絡,發(fā)散諸邪熱氣也。
3.《本草求真》:僵蠶,祛風散寒,燥濕化痰,溫行血脈之品。故書載能入肝兼入肺胃,以治中風失音,頭風齒痛,喉痹咽腫,是皆風寒內入,結而為痰。合姜湯調下以吐,假其辛熱之力,以除風痰之害耳。又云能治丹毒瘙癢,亦是風與熱熾,得此辛平之味,拔邪外出,則熱自解。
4.《本草思辨錄》:白僵蠶,味辛氣溫而性燥,故治濕勝之風痰,而不治燥熱之風痰。小兒驚癇夜啼,是肝熱生風,又為痰濕所痼而陽不得伸,是以入夜彌甚。僵蠶劫痰濕而散肝風,故主之。至男子陰瘍,女子崩中赤白,產(chǎn)后余痛,無非厥陰之風濕為患,無他奧義。
5.張壽頤:凡小兒驚癇夜啼,多屬胎火上壅,郁熱不通,宜降宜清,庶乎有豸?!侗窘?jīng)》以僵蠶為是癥主治,其為清肅降火之義,蓋亦可想而知?!秳e錄》以治崩中赤白,則為下焦郁熱而設,清降之意,尤其昭然若揭。可知六朝以上是藥主治之大旨,并不以為祛風解表之品。

傳說淵源

       有一則傳說:古時候有一個孤苦的小女孩,從小就沒有父母靠養(yǎng)蠶為生。她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與蠶講話,和蠶“聊天”。時間一長,蠶好像也通了人性。跟它講話時,它還時不時地“點點頭”或“搖搖頭”。有一天,姑娘突然生病了,頭疼、渾身發(fā)癢,開始還能勉強堅持,后來連飯也吃不下了。一天晚上,一位穿銀色外衣的慈祥老奶奶突然出現(xiàn)在她家,自稱她是蠶奶奶,告訴她:只要服下“僵蠶”,就可以把病治好。轉眼之間老奶奶就消失了。姑娘聽了老奶奶的話,服用后很快就復原了。

原標題:僵蠶
詞條標簽: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毒性毒性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
  •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