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淡豆豉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淡豆豉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(Linn.) Merr.的成熟種子的發(fā)酵加工品。取桑葉、青蒿各70-100g,加水煎煮,濾過,煎液拌入凈大豆1000g中,俟吸盡后,蒸透,取出,稍晾,再置容器內,用煎過的桑葉、青蒿渣覆蓋,悶使發(fā)酵至黃衣上遍時,取出,除去藥渣,洗凈,置容器內再悶15-20天,至充分發(fā)酵、香氣溢出時,取出,略蒸,干燥,即得。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產。

  • 中藥名稱淡豆豉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SOJAE SEMEN PRAEPARATUM

  • 別 名香豉、淡豉

  • 所屬功效類解表藥

  • 豆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產。

來源

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(Linn.) Merr.的成熟種子的發(fā)酵加工品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分布產地

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產。

入藥部位

果實及種子

采收加工

取桑葉、青蒿各70-100g,加水煎煮,濾過,煎液拌入凈大豆1000g中,俟吸盡后,蒸透,取出,稍晾,再置容器內,用煎過的桑葉、青蒿渣覆蓋,悶使發(fā)酵至黃衣上遍時,取出,除去藥渣,洗凈,置容器內再悶15-20天,至充分發(fā)酵、香氣溢出時,取出,略蒸,干燥,即得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呈橢圓形,略扁,長0.6-1cm,直徑0.5-0.7cm。表面黑色,皺縮不平。質柔軟,斷面棕黑色。氣香,味微甘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性味歸經

苦、辛,涼。歸肺、胃經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功效

解表,除煩,宣發(fā)郁熱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感冒、寒熱頭痛,煩躁胸悶,虛煩不眠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用法用量

6-12g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
貯藏保存

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鑒別

理化鑒別:
1.取本品1g,研碎,加水10ml,加熱至沸,并保持微沸數(shù)分鐘,濾過,取濾液0.5ml,點于濾紙上,待干,噴以1%吲哚醌—醋酸(10:1)的混合溶液,干后,在100-110℃加熱約10分鐘,顯紫紅色。
2.取本品15g,研碎,加水適量,煎煮約1小時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淡豆豉對照藥材15g、青蒿對照藥材0.2g,同法分別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供試品溶液、淡豆豉對照藥材溶液各10-20μl,青蒿對照藥材溶液2-5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甲苯—甲酸乙酯—甲酸(5:4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分別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中藥配伍

①治發(fā)汗吐下后,虛煩不得眠,心中懊憹:梔子十四個(擘),香豉四合(綿裹)。上二味,以水四升,先煎梔子,得二升半,納豉,煮取一升半,去滓。分為二服,溫進一服,得吐者止后服。(《傷寒論》梔子豉湯)
②治溫毒發(fā)斑,大疫難救:黑膏生地黃半斤(切碎),好豉一升,豬脂二斤。合煎五六沸,令至三分減一,絞去滓,末雄黃、麝香如大豆者納中,攪和,盡服之,毒從皮中出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
③治傷寒暴下及滯痢腹痛:豉一升,薤白一把(寸切)。上二物,以水三升,煮令薤熟,去滓,分為再服,不瘥復作。(《范汪方》鼓薤湯)
④治多年肺氣喘急,呴嗽,晨夕不得眠:信砒一錢半(研飛如粉),豆豉(好者)一兩半(水略潤少時,以紙浥干,研成膏)。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極勻,丸如麻子太,每服十五丸,小兒量大小與之,并用極冷臘茶清臨臥吞下,以知為度。(《本事方》紫金丹)
⑤治斷奶乳脹:豆豉半斤,水煎,服一小碗,余下洗乳房。(廣西《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處方集》)
⑥治小兒丹毒破作瘡,黃水出:焦炒豉,令煙絕為末,油調敷之。(姚和眾)
⑦治陰莖上瘡痛爛:豉一分,蚯蚓濕泥二分,水研和涂上,干易,禁熱食韭菜、蒜。(《藥性論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論述

1.《綱目》:黑豆性平,作豉則溫。既經蒸署,故能升能散;得蔥則發(fā)汗,得鹽則能吐,得酒則治風,得薤則治痢,得蒜則止血;炒熟則又能止汗,亦麻黃根節(jié)之義也。

2.《本草經疏》:豉,惟江右談者治病?!督洝吩疲犊嗪疅o毒,然詳其用,氣應微溫。蓋黑豆性本寒,得蒸曬之氣必溫,非苦溫則不能發(fā)汗、開腠理、治傷寒頭痛、寒熱及瘴氣惡毒也??嘁杂客拢誓苤螣┰隄M悶,以熱郁胸中,非宣劑無以除之,如傷寒短氣煩躁,胸中懊憹,餓不欲食,虛煩不得眠者,用梔子豉湯吐之是也。又能下氣調中辟寒,故主虛勞、喘吸,兩腳疼冷。

3.《本草匯言》:淡豆豉,治天行時疾,疫癘瘟瘴之藥也。王紹隆曰:此藥乃宣郁之上劑也。凡病一切有形無形,壅脹滿悶,停結不化,不能發(fā)越致疾者,無不宣之,故統(tǒng)治陰陽互結,寒熱選侵,暑濕交感,食飲不運,以致傷寒寒熱頭痛,或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,甚至反復顛倒,心中澳憹,一切時災瘟瘴,瘧痢斑毒,伏痧惡氣,及雜病科痰飲,寒熱,頭痛,嘔逆,胸結,腹脹,逆氣,喘吸,腳氣,黃疸,黃汗,一切沉滯濁氣搏聚胸胃者,咸能治之。倘非關氣化寒熱時瘴,而轉屆形藏實熱,致成痞滿燥實堅者,此當卻而謝之也。

4.《本經疏證》:豆豉治煩躁滿悶,非特由于傷寒頭痛寒熱者可用,即由于瘴氣惡毒者亦可用也。蓋煩者陽盛,躁者陰逆,陽盛而不得下交,陰逆而不能上濟,是以神不安于內,形不安于外,最是仲景形容之妙,曰反復顛倒,心中澳憹。惟其反復顛倒,心中懊憹,正可以見上以熱盛,不受陰之滋,下因陰逆,不受陽之降,治之不以他藥,止以豆豉梔子成湯,以梔子能泄熱下行,即可知豆豉能散陰上逆矣。

5.《別錄》:主傷寒頭痛寒熱,瘴氣惡毒,煩滿悶,虛勞喘吸,兩腳疼冷。

6.《藥性論》:治時疾熱病發(fā)汗;熬末,能止盜汗,除煩;生搗為丸服,治寒熱風,胸中生瘡;煮服,治血痢腹痛。

7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中毒藥,瘧疾,骨蒸;并治犬咬。

8.《珍珠囊》:去心中懊憹,傷寒頭痛,煩躁。

9.《綱目》:下氣,調中。治傷寒溫毒發(fā)癍,嘔逆。

10.《本經逢原》:以水浸絞汁,治誤食鳥獸肝中毒。

11.《會約醫(yī)鏡》:安胎孕。

傳說淵源

       傳說很久很久以前,羅定有一位財主特別喜愛煮黃豆吃,每天都要煮上一鍋。有一次,煮好豆后,一家人突然都因急事外出,幾天后才回來。回家后,財主第一件事就想起了那鍋煮好的黃豆,豈料揭開鍋蓋,鍋里的豆已長滿一層白毛。財主看到連連搓手說:“可惜、可惜?!崩掀艆s毫不介意,罵他:“有什么好可惜的,不就是一鍋臭豆?值不了兩文錢,扔了算啦?!?/span>
       財主還是有點可惜,碰巧有一位乞丐來行乞,財主一看大喜,不如把生了白毛的豆施舍給乞丐,既得了樂善好施的名聲,一鍋豆又不用扔了可惜,便將長滿了長毛的黃豆全部給了這位乞丐。乞丐看到財主突然施舍了一鍋煮熟的豆給自己,雖然隔了幾天顏色有點怪怪的,但可以幾天不用餓肚皮了,將豆洗干凈,并涼曬干后,加鹽用一個瓦罐裝好并蓋嚴備用。正好附近舉辦蘸會(廟會),一連幾天,乞丐乞討得不少飯菜,顧不上吃這些煮豆。廟會結束后,他打開缸蓋,頓覺一陣芬香撲鼻,熟豆變成了有香味的豆,豆的底下還有一層烏黑的油,味道還挺鮮美。他拿了這些淡豆豉到財主的廚師那里,叫他嘗一嘗味道,故意問他:“大師傅,你知道這些東西是什么?”廚師抓了一把放在口中嚼了嚼后覺得味道不錯,并用這些淡豆豉配了幾道菜。財主品味后,連連贊好,于是留乞丐在他家做長工,專門制作淡豆豉,便問乞丐這些是什么東西。乞丐想起財主故意把變霉的豆施舍給自己吃,心里有點氣,故意說,這是豆屎。乞丐本來缺牙說話發(fā)音不足,屎與豉的發(fā)音本來相差不大,廚師一聽乞丐說是“淡豆豉”,名稱不錯,連連點頭“淡豆豉,好!好!”,后來這位乞丐在財主家干了幾年,積了點錢,自己辦了個淡豆豉作坊,專門制作淡豆豉出賣。這雖然是一種傳說,但聽來仍覺可信。

原標題:淡豆豉
詞條標簽:大豆,淡豆豉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
  •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