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藥詞典頻道 > 中成藥 > 正文

清暑益氣丸

摘要:【方源】清《溫熱經(jīng)緯》;《現(xiàn)代中成藥》226頁;《中國藥典》2015年版1561、1562頁。 【組成】人參36g、黃芪(蜜炙)150g、當歸48g、炒白術360g、麥冬72g、醋五味子36g、升麻60g、葛根348g、澤瀉60g、黃柏60g、蒼術(米泔炙)144g、陳皮72g、醋青皮72g、六神曲(麩炒)84g、甘… 收藏
【方源】清《溫熱經(jīng)緯》;《現(xiàn)代中成藥》226頁;《中國藥典》2015年版1561、1562頁。

【組成】人參36g、黃芪(蜜炙)150g、當歸48g、炒白術360g、麥冬72g、醋五味子36g、升麻60g、葛根348g、澤瀉60g、黃柏60g、蒼術(米泔炙)144g、陳皮72g、醋青皮72g、六神曲(麩炒)84g、甘草120g。

【制法】以上十五味,粉碎成細粉,過篩,混勻。每100粉末加煉蜜120-130g,制成大蜜丸,即得。

【性狀】本品為黃褐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;氣微香,味甜。

【鑒別】

1.取本品,置顯微鏡下觀察: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,形成晶纖維(甘草)。纖維束鮮黃色,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,形成晶纖維,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(黃柏)。纖維成束或散離,壁厚,表面有縱裂紋,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(黃芪)。

2.取本品9g,剪碎,加桂藻土5g,研勻,加甲醇20ml,超聲處理30分鐘,濾過,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青皮對照藥材、陳皮對照藥材各0.5g,分別加甲醇10ml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三種液各4μl,分別點于同一酰胺薄膜上,以二氯甲烷—丙酮—甲醇(5:1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%三氯化鋁乙醇溶液,加熱約5分鐘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。

3.取本品18g,剪碎,加乙醚60ml,回流1小時,濾過,濾液揮干,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當歸對照藥材0.5g,加乙醚15ml,超聲處理5分鐘,濾過,濾液揮干,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,作為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環(huán)己烷—乙酸乙酯(9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。

4.取白術對照藥材1g,加乙醚10ml,超聲處理5分鐘,濾過,濾液揮干,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,作為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【鑒別】(3)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對照藥材溶液各5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層板上,以石油醚(60-90℃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0%香草醛硫酸溶液,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
5.取蒼術對照藥材0.5g,加乙10ml,超聲處理15分鐘,濾過,濾液揮干,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,作為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【鑒別】(3)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對照藥材溶液各10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石油(60-90℃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5%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%硫酸溶液,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的污綠色斑點。

6.取本品9g,剪碎,加乙醚25ml,超聲處理15分鐘,濾過,棄去乙醚液,藥渣揮干溶劑,加甲醇10ml,超聲處理15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。另取黃柏對照藥材1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再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.5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甲苯-異丙醇—乙酸乙酯—甲醇—濃氨試液(12:3:6:3:1)為展開劑,置氨蒸氣預飽和的展開缸內(nèi),展開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。

7.取本品9g,剪碎,加硅藻土5g,研勻,加乙醇30ml,加熱回流2小時,濾過,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葛根對照藥材0.1g,浸泡2小時,濾過,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。再取葛根素對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3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三氯甲烷—甲醇—水(6:4:0.7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。

【功效】祛暑利濕,補氣生津。
【主治】用于中暑受熱,氣津兩傷,癥見頭暈身熱、四肢倦怠、自汗心煩、咽干口渴。
【按語】方中西瓜翠衣清熱解暑,兼能生津止渴;西洋參益氣生津,兼能養(yǎng)陰清熱,共為君藥。荷梗助西瓜翠衣以解暑清熱;石斛、麥冬助西洋參以養(yǎng)陰生津,共為臣藥。知母、黃連、竹葉清熱除煩、為佐藥。甘草、粳米益氣和中,并防黃連之苦寒傷胃,為使藥。綜觀全方藥物,大略可分為兩部分,一部分清熱解暑,如西瓜翠衣、荷梗、黃連、知母、淡竹葉;另一部分益氣生津,如西洋參、石斛、麥冬、甘草、梗米。兩部分有要配伍,使暑熱得清,氣津得復,諸癥自除。
【現(xiàn)代應用】
1.中暑高熱:以王氏清暑益氣湯去粳米。荷梗易為鮮荷葉,加藿香、佩蘭、治療中暑高熱
45例,其中氣分熱盛型25例,熱盛傷陰型19例。結果:總有效率為93.4%。熱盛傷陰型療效尤其明顯。
2.老年人夏季熱:以本方加減治療老年人夏季熱26例,其中年齡55-65歲18人,65-75歲7人,75歲以上1人,均有持續(xù)發(fā)熱、少汗、口渴、多飲、多尿、食少、消瘦等癥狀,體檢、實驗室檢查一般無異常,選用抗生素無滿意療效。用清暑益氣湯為主隨癥化裁,陰虛為主,加沙參、靑蒿、地骨皮;失眠者加夜交藤、酸棗仁、五味子;伴心悸加龍骨、牡蠣或磁朱丸;氣虛為主加黃芪、白術、山藥;納呆加扁豆、谷芽、炒麥芽等;濕困而見胸悶頭重、腹脹便溏者去麥冬,知母減量,酌加藿香、佩蘭、薏仁、六一散等;發(fā)熱較甚者加石膏、黑山梔等。結果全部治愈。
3.夏季哮喘:以本方去黃連、荷梗、粳米,加地龍、生地為基本方,隨證加減治療夏季哮喘76例。加減法:咳嗽痰多,喘不能臥,去麥冬,加葶藶子、川貝母;病程長者,加黃芪、山藥;感染明顯者,短期配合抗生素。秋冬配合六味地黃丸。結果:總有效率93.4%。
4.肺炎:用本方加減治療肺炎14例。患者發(fā)病均在夏至以后,均有身熱汗出,口渴心煩,氣短似喘,倦怠神疲,咳嗽咯痰等癥狀,舌紅舌黃,脈數(shù);肺部均可聞及濕性啰音,均經(jīng)X線檢査后確診。辨證屬暑溫,熱傷氣分。以王氏清暑益氣湯去黃連、粳米,泡參易西洋參,鮮荷葉易荷梗,加銀花、連翹、黃苓、蘆根、炙枇杷葉為基本方,熱甚加生石膏,口渴欲加沙參、天花粉,咳嗽頻加杏仁、魚腥草,苔膩加薏仁、佩蘭,胸脅脹滿加瓜蔞殼。療效:12例治愈,12-72小時熱退,24-72小時白細胞總數(shù)恢復正常,8天-1個月肺部炎癥完全吸收;2例服藥3日后,癥狀、體征改善不明顯,加用抗生素治療。

【禁忌】服藥期間,忌食辛辣、生冷、油膩、煙酒等刺激之品。

【用法與用量】姜湯或溫開水送服。一次1丸,一日2次。

【規(guī)格】每丸重9g。

【貯藏】密封。



原標題:清暑益氣丸

詞條標簽:清暑益氣丸

上一篇:七味榼藤子丸下一篇:四正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