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人中黃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人中黃為甘草粉未的加工品。產于全國各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人中黃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PULVIS GLYCYRRHIZAE PRAEPARATUS

  • 別 名甘草黃、甘中黃

  •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

  • 豆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于全國各地。

來源

本品為甘草粉未的加工品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分布產地

產于全國各地。

入藥部位

其他

藥材性狀

本品完整者呈圓柱形,長短不等。外表面及斷面均呈暗黃色,稍粗糙,可見細小短節(jié)狀的甘草纖維縱橫交織,外表面偶見附有灰黃色的膜狀竹衣殘片。質堅實,略硬,不易敲碎,但表面易剝落。氣特異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性味歸經

甘、咸,寒。歸心、胃經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藥材功效

清熱涼血,瀉火解毒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天行熱病,溫病發(fā)斑,大熱煩渴,痘瘡血熱,丹毒,瘡瘍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用法用量

6-9g,入煎劑宜包煎;或入丸、散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用藥禁忌

《本草經疏》:“傷寒瘟疫非陽明實熱者不宜用;痘瘡非火熱郁滯因而紫黑干陷倒靨者不宜用?!?/span>

貯藏保存

貯干燥容器內,密閉,置通風干燥處,防霉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藥材鑒別

顯微鑒別:
本品粉未暗黃色。纖維成束或散在,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,形成晶纖維。草酸鈣方晶多見。具緣紋孔導管較大,稀有網紋導管;木栓細胞紅棕色,多角形,微木化。
理化鑒別:
取本品粉未1g,加乙醚40ml,加熱回流1小時,濾過,濾渣加甲醇30ml,加熱回流1小時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水40ml 使溶解,用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,每次20ml,合并正丁醇液,用水洗滌3次,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,殘渣加甲醇5ml 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甘草對照藥材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《中國藥典2015》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-4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 薄層板上,以乙酸乙酯—甲酸—冰醋酸—水(30:2:2:4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05℃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中藥配伍

①辟瘟:人中黃不拘多少,飯為丸,綠豆大,下十五丸。(《松峰說疫》人中黃丸)
②治大熱發(fā)渴:人中黃兌白糖開水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③治瘟疫熱盛:人中黃,黃連、石膏煎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④治嘔血吐痰,心煩骨蒸者:人中黃為末,每服三錢,茜根汁、竹瀝、姜汁和勻服之。(《丹溪心法》)
⑤治丹毒:人中黃二錢,金銀花一錢五分,丹皮一錢五分,生山梔二錢。水煎,一日三次分服。(《現代實用中藥》)
⑥治河豚、菌毒及一切惡瘡:人中黃、酒大黃,末,等分。無灰酒服,須臾瀉利,毒即隨出,雖大渴,不可飲水。(《本經逢原》)

中藥炮制

除去雜質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論述

1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天行熱疾。
2.《本草蒙筌》:治疫毒。
3.《本草經疏》:解胃家熱毒。
4.《本草備要》:瀉熱,清痰火,消食積,大解五臟實熱。治天行熱狂,痘瘡血熱,黑陷不起。
5.《本經逢原》:解天行狂熱,溫毒發(fā)斑。
6.《本草求真》:人中黃。書載功專入胃解毒,以其味甘故也。其解五臟實熱,以其氣寒故也。

原標題:人中黃
詞條標簽:甘草,人中黃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