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蕓薹子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  • 中藥名稱蕓薹子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SEMEN BRASSICAE CAMPESTRIS

  • 別 名

  •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

  • 十字花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

來源

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入藥部位

果實及種子

采收加工

春末采收,打下種子,干燥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呈類圓柱形,直徑約1.5mm。外表紅棕色、黑棕色或黃色,在放大鏡下可見細網紋及淺色點狀種臍。質堅硬,除去種皮后可見2片黃白色肥厚子葉,子葉相重對褶,胚根位于兩對褶的子葉之間。以手捻之,有有浸出。氣微,味微淡,嚼之有菜油味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性味歸經

甘,平。歸大腸經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材功效

行血,破氣,消腫,散結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產后血滯腹痛,腫毒,痔漏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用法用量

4.5~9g。外用:適量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用藥禁忌

麻疹后、瘡疥、目疾患者不宜食。
1.《百病方》:狐臭人食之,病加劇。
2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發(fā)風動氣,凡患腰腳口齒諸病。及產后、痧痘、瘡家痼疾,目證,時感皆忌之。

貯藏保存

置干燥處,防鼠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相關論述

1.《千金·食治》:主腰腳痹,又治油腫丹毒。
2.《唐本草》:主風游丹腫,乳癰。
3.《本草拾遺》:破血,產婦煮食之。又搗葉敷赤游軫。
4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產后血風及瘀血。
5.《開寶本草》:破癥瘕結血。
6.《本草綱目》:治瘭疽,豌豆瘡,散血消腫。
7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破結通腸。
8.《四川中藥志》:治吐血。

原標題:蕓薹子
詞條標簽:蕓薹、油菜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