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秘是嬰幼兒一種常見的病癥,飲食不當、消化不良、缺乏良好的排便習慣等等,都可能引起寶寶便秘。治療寶寶便秘,最根本的方法是合理調(diào)理飲食,多喝開水,讓寶寶的消化系統(tǒng)得以調(diào)理正常。此外,還可以用一種無毒無害又簡單的方法,只需每天12分鐘,就可改善寶寶胃腸道功能,緩解便秘——那就是小兒推拿。
第一步:揉天樞3分鐘——疏調(diào)大腸
位置:天樞穴,即與肚臍平行,往外(腰間)2寸的兩個點。
手法:讓寶寶仰臥,媽媽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樞穴,1秒揉1-2次,共揉3分鐘,約100-150次。
原理:中醫(yī)認為,天樞穴是“大腸之募穴”,也是腹部的要穴,主要用于疏調(diào)大腸,理氣行滯、消食等,可以治療寶寶腹脹腹痛、便秘、腹瀉等胃腸道疾病。
第二步:揉摸腹部5分鐘——消食導滯、泄熱通便
位置:以肚臍為圓心,以約2指寬為半徑畫圓。
手法:讓寶寶仰臥,媽媽用手掌或中間三指,順時針在寶寶肚子上緩慢畫圓揉摸。共揉5分鐘左右。
原理:這樣揉摸寶寶的腹部,不僅能夠揉到寶寶肚臍兩側的天樞穴,同時還能夠揉到位于肚臍正中的神厥穴。神厥穴具有溫陽散寒、補益氣血、健脾和胃、消食導滯的作用。與天樞穴相配按摩,能夠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寶寶便秘,要依順時針方向揉,若逆時針按揉,則起到溫補止瀉的作用。
第三步:下推七節(jié)骨2分鐘——升降脾胃,調(diào)理二便
位置:位于寶寶背部正中線,由腰部的最低點的凹陷處,到尾脊骨。
手法:讓寶寶俯臥,媽媽用拇指或中間三指,自上向下,從寶寶腰部最低點的凹陷處推至尾脊骨,約一秒鐘推一下,共推2分鐘,100-300次。
原理:推七節(jié)骨是小兒推拿中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常見手法之一。下推七節(jié)骨具有升降脾胃,調(diào)理二便的功效,適用于一切熱證、實證如煩躁不眠、便秘等癥狀。同樣需要注意的是,小兒便秘務必“下推”,若小兒腹瀉,則用“上推”的手法,千萬別弄反了。
第四步:揉魚尾2分鐘——通氣理大腸
位置:尾椎骨最末端,寶寶小屁股的凹槽內(nèi)。
手法:讓寶寶俯臥,媽媽用手頂住寶寶尾骨最下端,往上方向按揉,力度適中,一次約按揉1秒,共揉2分鐘,100-300次。
原理:中醫(yī)認為,按揉魚尾穴能夠“通調(diào)督脈之氣”,調(diào)整大腸功能,有助于消滯通便。
小兒推拿注意事項
1、小兒推拿適用對象為9周歲以內(nèi)的孩子。
2、給小兒推拿時,應選擇避風、避強光、噪音小的地方;室內(nèi)應保持清靜、整潔,空氣清新、溫度適宜。推拿后注意避風,忌食生冷。
3、推拿時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,摘去戒指、手鐲等飾物。指甲要常修剪,剛剪過的指甲,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。冬季推拿時雙手宜暖。
4、小兒過饑或過飽,均不利于按摩療效的發(fā)揮。在小兒哭鬧之時,要先安撫好小兒的情緒,再進行推拿。
5、小兒皮膚嬌嫩,按摩時切勿抓破小兒皮膚。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質,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。
6、小兒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:均勻、柔和、輕快、持久。
7、 小兒推拿手法的操作順序:一般先頭面,次上肢,再胸腹腰背,最后是下肢;也可先重點,后一般;或先主穴,后配穴。拿、掐、捏、搗等強刺激手法,除急救以外,一般放在最后操作,以免小兒哭鬧不安,影響治療的進行。
8、一般情況下,小兒推拿一次總的時間為10—20分鐘。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兒年齡的不同,在推拿次數(shù)和時間上也有一定的差別。年齡大、病情重,推拿次數(shù)多,時間相對長。反之,次數(shù)少,時間短。一般每日1次,重癥每日2次。
9、在施行手法時要注意小兒的體位姿勢,原則上以使小兒舒適為宜,并能消除其恐懼感,同時還要便于操作。
10、小兒推拿的禁忌證有:骨折、創(chuàng)傷性出血;皮膚破損、皮膚潰瘍;燒傷、燙傷;急性、烈性傳染??;癌癥及危重病癥等。
11、每次給孩子推拿最好只針對一個毛病,如果保健和治療目的太多、推拿的穴位太雜,會影響最終效果。
12、最后一點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小兒推拿治療前,必須有明確的診斷。如果家長不能肯定,請先送醫(yī)院就診。
【總結】
小兒便秘十分常見,問題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,家長應該引起重視,但又不必過于緊張,瀉藥、開塞露等等“殺傷性武器”不到不得已最好還是別用。小兒推拿的效果經(jīng)歷了數(shù)千年歷史見證,值得媽媽們的信任。而且,小兒推拿對于寶寶來說,也是一種愛的撫摸,寶寶洗澡后,在溫暖舒適的房間里,聽著柔和的音樂,媽媽雙手溫柔地撫觸寶寶,不僅治療便秘的過程,更是媽媽和寶寶每天最享受的親子時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