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黃名醫(yī):顧鼎臣

顧鼎臣顧鼎臣圖片

顧鼎臣(1473-1540)明代官員。初名仝,字九和,號未齋,南直隸蘇州府昆山(今屬江蘇)人。弘治十八年狀元及第,狀元。歷官修撰、左諭德、禮部右侍郎、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,入?yún)C務,追贈少保、太子太傅,謚號“文康”。有《未齋集》。

從醫(yī)經(jīng)歷

生于明憲宗成化九年,卒于世宗嘉靖十九年,年六十八歲。父親顧恂為針線買賣的小商人,57歲時和店鋪婢女私通生下顧鼎臣。顧鼎臣于弘治十八年(1505)中進士第一,授修撰,累遷禮部右侍郎。世宗好神仙之術(shù),內(nèi)殿設(shè)齋醮,他進《步虛詞》七章,優(yōu)詔褒答。明代詞臣,以青詞結(jié)主知,自鼎臣始。后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?yún)C務,加官至少保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,時人稱其為青詞宰相。時夏言為內(nèi)閣首輔,鼎臣素柔媚,不能有為,充位而已。昆山舊無城,鼎臣言當事筑城,后倭亂起,昆山得以保全。工書法,似趙孟頫。嘉靖十九年(1540)十月六日卒于官,謚文康。

人物成就

貢獻一:減免稅賦。東南一帶歷來比較富庶,因此稅賦較多,這是人之常情。但超出了承受能力,就有“鞭打快?!钡牟还?。昆山當然屬于高額奉獻的地區(qū),百姓怨聲載道,民憤極大,都盼望皇室能高抬貴手,減輕負擔。顧鼎臣熟悉家鄉(xiāng)的民情,及時仗義諫言,提議重新丈量全國田畝,以此為切入改革賦役制度。如果小田交了大稅,自然入不敷出難有公理,通過量田糾錯,免去了許多不該交的“冤枉稅”。而且,還發(fā)現(xiàn)較多權(quán)貴強占民田,都歸還原主,讓“耕者有其田”。這樣,種多收多,自然有能力交稅了。另外,顧鼎臣經(jīng)常深入察訪,發(fā)現(xiàn)江南常有水患蟲災的歉收荒年,顧鼎臣能如實上疏,并提出免稅減稅的建議。每每采納實施,就會減輕賦稅負擔。當然,昆山人民也得到了實惠,自然對顧鼎臣感恩不盡。 


貢獻二:筑城抗寇。昆山縣城最早是“列竹為柵”,至宋代還是因陋就簡的土城筑圍,怎能抵擋外敵入侵?明嘉靖年間,昆山由于物產(chǎn)豐富,又瀕臨東海,屢遭倭寇搶盜,城里百姓常處在水深火熱之中。當時的顧鼎臣已入閣為相,利用進諫的機會,勇敢地為家鄉(xiāng)人說話。他親自撰寫“昆山修筑磚石城墻”的奏折,經(jīng)過他據(jù)理力爭的訴求,終于獲準建造。為了表達他對故土的拳拳愛心,帶頭捐出了皇帝賜金,以此為作為倡導,動員百姓紛紛出錢出力。經(jīng)過昆山官民的共同努力,經(jīng)兩年時間,終于在元朝土城的基礎(chǔ)上,擴充、加固成具有“六城門”之巨的磚石城墻。當時的賓曦門、迎薰門、朝陽門、麗澤門、留暉門、拱辰門,就是現(xiàn)稱的東門、東南門、南門、小西門、大西門、北門。此后,昆山人民憑據(jù)這堅固的城墻,多次擊退倭寇的侵犯,昆山城得以“固若金湯”,從心中感謝顧鼎臣的筑城壯舉。 


貢獻三:仗義公斷。顧鼎臣“告老還鄉(xiāng)”后,繼續(xù)仗義納言,為民請命。鄉(xiāng)民都知他清正廉潔,而常向他訴說冤情,請求幫助公斷。這方面的民間故事,戲劇傳奇不勝枚舉。昆山的“錦溪宣卷”就有一部《顧鼎臣》的唱本,說的是顧鼎臣退居家園后,某日春游避雨,巧遇林子文妻陸素貞儀態(tài)端莊,酷似其亡女,允收為義女。當?shù)乇可袝右婈懽松?,頓生霸占惡念,就授意家奴殺死老賬房,并移尸林子文家門口,嫁禍于人收監(jiān)治罪。陸素貞當即求援于義父顧鼎臣秉公申冤。但此時顧已無官在身,只得具文向皇帝伸冤。當林子文行刑時,顧鼎臣親赴法場營救,高呼刀下留人。正在千鈞一發(fā)之際,皇命宣告林子文無罪,當即獲釋,夫妻團圓。陸素貞感激涕零,沒有條件回報,只能用“紅嘴綠鴦哥”(菠菜)的家常便飯感謝救星,成為清官顧鼎臣廉潔拒賄的又一個美談。 


著書論作

有《未齋集》、《文康公全集》。查《中國分省醫(yī)籍考》清乾隆十三年《蘇州府志》有《醫(yī)眼方論》一卷,《經(jīng)驗方》一卷,傳世。

軼事典故

顧鼎臣幼時聰明,常有妙語。一天,塾師出對為難他:“花塢春晴,鳥韻奏成無孔笛?!卑养B鳴聲比喻成無孔之笛,確非一般,但顧鼎臣面無難色,不一會兒就對上了:“樹庭日暮,蟬聲彈出不弦琴?!睂⑾s聲比喻為無弦的琴聲,也別出心裁,因此塾師不禁十分驚奇。有一天,他父親出對考他:“柳線鶯梭,織就江南三月景。”顧鼎臣立即對道:“云箋雁字,傳來塞北九秋書?!彼赣H聽了非常高興。  顧鼎臣為諸生時,曾讀書于山寺。一天,他與一群乞兒盜得鄰家一只狗,剝了皮,卻找不到柴薪燒狗肉吃。于是顧鼎臣便帶著大家來到一座佛殿之內(nèi),向羅漢作揖道:“不得已,麻煩大師一下。”于是用斧子劈了兩尊木頭羅漢當柴,將狗肉燒熟與群兒圍在一起,大吃特吃了一頓,可見其貧而不羈如此。


有記載說,顧鼎臣之父顧恂是個小商人,年過半百仍無子嗣,家里只有一個婢女,妻子看管甚嚴。一日,顧恂在小店做生意,妻子派婢女去送飯,遇上雷電交加不能速歸,顧恂便與婢女成其好事,不久此女竟懷孕生下顧鼎臣。顧妻大怒,欲殺之。不成,又曾暗中將他投擲磨道,幸得磨坊主人發(fā)現(xiàn),救出收養(yǎng)。長大后,顧鼎臣十分聰慧好學,但顧氏夫妻始終不認其為子,始終將顧鼎臣的生母當奴婢一樣對待,使其受盡凌辱與欺負。直到顧鼎臣中狀元,養(yǎng)父才講出真情,他才到顧家與親娘相認。但顧妻仍不準顧鼎臣認母,顧鼎臣遂在親友的幫助之下進到房內(nèi),長立庭下,堅持要見生母。顧妻更加憤怒,但顧鼎臣主意不改,說:“即一見,死不恨。”親朋好友也從旁規(guī)勸。無奈顧妻只得令其生母從灶間出來見自己的親生兒子,顧鼎臣看到自己的生母衣衫襤褸,蓬頭垢面,母子二人,忍不住抱頭痛哭,親友們也都為之泣下。以顧鼎臣生活原型為內(nèi)容的戲劇在民間廣為流傳。

上一篇:方隅下一篇:顧逢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