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中醫(yī)名家 > 當代名醫(yī) > 正文

戴思恭

信息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8/4/2
摘要:戴思恭(1324~1405),字原禮,號肅齋,浙江省諸暨市馬劍鎮(zhèn)馬劍村人。明代著名醫(yī)學家。其父戴士堯為名醫(yī),幼承父業(yè),繼向朱丹溪學習醫(yī)術二十余年,潛心醫(yī)學理論,洞悉諸家奧 ...
戴思恭

戴思恭 圖片

戴思恭(1324~1405),字原禮,號肅齋,浙江省諸暨市馬劍鎮(zhèn)馬劍村人。明代著名醫(yī)學家。其父戴士堯為名醫(yī),幼承父業(yè),繼向朱丹溪學習醫(yī)術二十余年,潛心醫(yī)學理論,洞悉諸家奧旨。朱丹溪弟子甚多,惟戴思恭得其真?zhèn)鳌V渭捕喃@神效,由是以醫(yī)術名世。


明洪武年間,戴思恭被征為正八品御醫(yī),授迪功郎,由于他的療效特別好,每次都能藥到病除,所以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。洪武三十一年(公元1398年)五月,朱元璋得病而久治不愈,下令逮捕醫(yī)官,唯獨慰勉戴思恭說:“你是仁義人,不用怕。”仍重用他。不久,明太祖病逝。建文帝即位后,將諸多侍醫(yī)治罪,唯獨提升戴思恭為太醫(yī)院使。 永樂初,以年老求歸。永樂三年(公元1405年)夏,再次奉召入京。冬,病卒,享年82歲。成祖親撰祭文,派人致祭。


戴氏在理論上也頗有建樹。他在學術上繼承了丹溪學派“陽常有余,陰常不足”的觀點,并有所發(fā)揮,提出“陽易亢,血易虧”氣血盛衰理論,強調顧護胃氣,辨證精到,施治圓活。著作有《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》(含《證治要訣》十二卷及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四卷);《推求師意》二卷;以及校補《金匱鉤玄》三卷。

從醫(yī)經歷

明朝洪武年間(1368—1398),戴思恭被朝廷征為正八品御醫(yī),授予了“迪功郎”的官職。由于他治病療效特別好,明太祖朱元璋非??粗厮?。


戴思恭曾為晉王治愈了肢癱的病癥。但后來,朱元璋第三子晉恭王因舊病復發(fā)而死。朱元璋大怒,逮捕了王府的御醫(yī),要將他們治罪殺死。戴思恭上前從容進言道:“我曾經為晉王治過病,并且對您說過,今日雖然病好了,但因為他的病已深入膏肓,如果再復發(fā)就性命難保,今天果然如所言了?!甭犃舜魉脊У倪@一席話,太祖朱元璋才免了各位御醫(yī)的死罪。


洪武三十一年(1398)5月,太祖朱元璋患病久治不愈,遷怒于御醫(yī),下令逮捕醫(yī)官。朱元璋唯獨慰勉戴思恭說:“你是仁義人,不要怕?!比灾赜盟?。不久,明太祖病逝。建文帝即位后,將諸多侍醫(yī)治罪,唯獨提升戴思恭為太醫(yī)院使。


到了永樂初年(1403),78歲的戴思恭因年老告辭回鄉(xiāng)。三年后,再次被征召入朝,當時的皇帝為朱棣。早在洪武年間,朱棣尚為燕王時,因患癥瘕之疾,燕王府良醫(yī)正(后升院判)韓彝久治不愈,太祖朱元璋就派戴思恭前往燕京(北京)診治。戴思恭先詢問了韓彝所用的藥方,又問燕王有什么飲食嗜好,朱棣答:“生芹”。戴思恭說:明白了。他一劑藥下,即排出諸多寄生蟲,燕王的病就好了。因此,朱棣對戴思恭十分敬重。戴思恭再次入朝時已80高齡,朱棣對他特別關照,免去了他的跪拜之禮。這一年的年底,戴思恭又告老還鄉(xiāng)。返鄉(xiāng)十天后,戴思恭病逝,享年八十二歲。安葬在浦江之濱的獨秀山。


在戴思恭最后離開朝廷返回故里之時,朱棣曾頒布詔書“朕復招汝,汝即來也”,可見已為皇帝的朱棣對戴思恭的期待與敬重,仍然期待著讓戴思恭關注他的保健醫(yī)療。戴思恭死后,皇帝傳諭旨予以祭奠,說了許多稱贊之辭。

人物成就

滋陰學說的提出,在臨床醫(yī)學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發(fā)現(xiàn),但由于丹溪習醫(yī)較遲,兼且在學醫(yī)過程中,幾乎誤入歧途,后來雖然獲得名師之指點,但歲月不饒人,丹溪學成已經四十四歲了,難得他仍然能夠在臨床病癥中發(fā)現(xiàn)滋陰之法,但是滋陰之學術在他的手中并未能夠完全成熟,直到其門人戴思恭,在他的著述中修訂了丹溪之學,而間以本身的學說填補其中,滋陰之學說才比較能被人了解和接受。所以在滋陰學派的發(fā)展過程中,戴思恭在其中是占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。

著書論作

代表作品:《證治要訣》十二卷;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四卷;《推求師意》二卷;以及校補《金匱鉤玄》三卷。

原標題:戴思恭
上一篇:龔居中下一篇:武之望